期刊對引用的影響
米德佳提供中翻英學術論文翻譯,含英文編修。
免費閱讀的期刊論文會讓科學知識的傳播更加廣泛嗎?目前在全世界研究社群中,這都是熱門的話題與炙手可熱的議題。相信大多數網路使用者,都會持同意的態度,認為免費的開放期刊對科學研究的普及功不可沒,但 Philip M. Davis 最近一項研究卻表示不同的意見,他所得到的結論是,開放式出版真正的受惠者並不是研究團體,而是使用文獻卻鮮少提供貢獻的讀者群1。
另外,南安普敦大學 Stevan Harnad 去年發表於 PLoS ONE 上的研究,比較「非自建檔」與「自建檔」的投稿期刊文章,結論是開放取閱文章得到的引用次數「顯著較多」2。
要符合「開放期刊增加影響」這樣的聲明,需要有眾多的讀者,這些讀者可能不是該領域的專家,卻希望嘗試瞭解這個主題,然後再決定是否跟自身有關聯。
引用次數可用來作為被引用文獻的影響指標,引用次數的計算更是表示:
- 文章引用頻率
- 作者本身獲得的引用次數
- 該期刊文章的平均引用次數
本文所討論的是新世代、數位平台造就了哪些引用影響,研究所得出的結論,發現影響層面廣泛:
- 由於開放取閱期刊的讀者群廣大,目的為增加其作品被引用機會的作者,偏好開放取閱期刊。
- 開放取閱期刊中文章真實性不受質疑時,可增加在研究人員當中被引用的機會。
- 由於開放取閱期刊有足夠的可信度,以及廣大的讀者群,讓學術聲譽良好的作者,偏愛將其竭盡心力完成的文章,刊登於開放取閱期刊之中。
- 事實上,開放期刊可將研究工作從開發階段推廣出去,有助於擴展潛在讀者,並為作者/研究人員本身的學術生涯加分。
開放出版模式可支援線上文章的刊登,但開放取閱期刊對引用影響的貢獻程度仍不清楚,並沒有更多科學資料被下載的證據。透過數位化媒體,科學資料確實更容易散佈,但是對引用造成多深遠的影響,還需要進一步研究。